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定信心,果断应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并加大实施力度,按照总体思路和政策取向采取一揽子针对性强、有力有效的区间调控举措,稳住经济基本盘。
市场主体受疫情冲击最直接,正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当前情况下,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尤为重要。从各地出台的帮扶纾困惠企措施看,一个重要发力点是为市场主体降成本,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真金白银政策密集出台,积极回应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助力企业提振信心、决心,推动经济走出困境、向好发展,渡过难关。
从按下“暂停键”到启动“加速键”,要实现今年5.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其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如何让市场主体走出困境,真正变成市场主导?就要把惠企政策落实落细,加强督查检查和监测评估,及时听取企业意见打好政策“补丁”,并量身定做政策解读和信息推送。涉及多部门共同落实的政策,责任分工要清晰、沟通协作应充分。相应的执行细则、配套措施、保障机制要落实落细,及时倾听企业反馈,精准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堵点和难点。只有积极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才能把政策“红包”及时转化为发展动力,激发企业创造活力,让企业可知可感可用。相关职能部门应有“放水养鱼”的意识和胆魄,切实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营造环境、厚植沃土,给社会带来扩大就业、开拓税源、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方面的良性回馈。
企业是稳增长扩就业的主体渠道,是当前纾困解难的重点对象,科学精准有效地帮助企业挺过去、活得好、强起来,是各级各部门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在最短时间、以最佳方式,让好政策更多更快地直达企业,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助力企业全面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同时,疫情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还需市场大环境的长久支撑。为此,除了托底性政策支持,还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将临时性政策与常态化政策相结合,将普惠性优惠与特定性优惠相结合,统筹兼顾、系统推进。还可通过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进大型企业扩大向中小微企业采购规模、提高中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等,为企业发展铺路架桥、添柴加薪。要积极为广大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扩大企业供给和供应渠道,输血和造血并举、自救和他救结合,共渡难关,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注入新动力。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影响国计民生、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唯有拿出真情实意的举措、真金白银的实招,才能把广大市场积极性调动起来、活力激发出来,才能加快恢复城市烟火气,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稳”“全年红”。要完善具体配套措施、实施细则,加强宣传解读,把各项政策用好用足,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政策助企之外,还要广泛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认真落实各级领导联系企业、项目制度,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一线,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全力帮助企业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推动更多企业做大做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服务企业中锤炼过硬本领、展现实干担当。
国务院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视频座谈会上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比助企纾困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新制度规则,以政策的稳定性促进市场主体的稳定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大动脉和微循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国企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有效举措增强民企发展壮大的信心,助其走出疫情不利影响,使其挺得住、过难关,起到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的关键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福映秋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