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徐海峰 赵丽 胡赞 李芸 湘潭报道
信息化平台“六统一”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率先全省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交易;与省联交所签署合作协议,探索打造提高国有资产交易效率效益“湘潭模式”……
2023年,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围绕年初目标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在全流程电子化、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公共资源交易秩序上实现历史性突破、跨越式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2023年1至12月,交易中心共受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自然资源、社会项目2064次,进场交易1923场,成交1567宗;交易金额181.19亿元;节约金额5.01亿元,增收金额0.08亿元。
全流程电子化实现“遍地开花”
2023年11月15日和20日,交易中心联合河南省三门峡市和新郑市分别顺利完成了湖滨区野生动物防疫收容馆工程总承包和新郑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这也是湘潭市首次与黄河流域省份进行相关合作。
“以前,我们要去现场报名、现场投标。现在,只需登录交易系统便可参与,省下了一大笔人工、交通等费用,更加省时、省力、省钱、省心。”投标企业深有感触地说。
在交易中心,“不见面开(评)标”已然是常态,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离不开交易中心在一体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及常态化推行“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方面的久久为功。
日前,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六统一”工作已通过省考核组验收。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全省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综合调度系统部署,建成10个远程异地评标“席位”;三大核心业务系统全部接入省CA共享平台,服务投标采购企业线上交易“不出门”等,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交易中心在巩固工程建设领域全流程电子化基础上,积极支持服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试点工作,挂牌交易系统上线进度全省第一,完成6宗挂牌、成交6宗。
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交易力量”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营商环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一环,公共资源交易是否统一规范、公开透明、高效便捷,俨然成为了观察当地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
2023年12月25日,交易中心、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开展合作以来的首宗项目交易,成交金额达5000万元,实现了省内首个省级产权交易机构和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动盘活“三资”的创新探索。
而这仅仅是打造提高国有资产交易效率效益“湘潭模式”的“冰山一角”。2023年7月,交易中心与湖南联交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国有资产交易开展全面合作。目前联交所官网开设湘潭专版推介湘潭国有资产招商项目20宗,涉及资产金额39亿元。
登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在线提交审核资料后,短短几秒钟,一张电子投标保函在线生成,电子投标保函开立顺利完成。
2023年,交易中心大力推广使用投标电子保函,鼓励企业在交易投标环节使用电子保函形式交纳投标保证金,提升市场主体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赢得广大投标企业的广泛认可。
数据显示:今年,全市电子保函使用率增长18.4%,为企业减少占用资金3.8亿元,减负金额同比提高29%。且电子保函费率在2022年降低千分之一的基础上再降千分之一,累计助企减负10.24亿元,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公共交易秩序更显“公正公平”
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是湘潭市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2023年,在长株潭三市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的基础上,交易中心不断加强跨市(州)异地评标协作,甚至将“朋友圈”扩宽到了外省。
截至目前,完成省内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31宗,限额以上完成率100%,不仅实现了两地评标专家资源共享,还从空间上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进行了隔离,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杜绝了“熟面孔”“老关系”和“人情分”,有效遏制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让交易活动“更阳光”。
同时,交易中心在2023年正式启用评标专家费用线上支付系统,从流程上切断代理机构与评标专家的直接接触,有效规避了对评标费“讨价还价”“费用拖欠”等问题。完成821笔共计金额206万元,确保了代理机构与专家零接触,维护评标秩序实现重大跨越。
在加强代理机构场内管理方面,交易中心进一步改造升级评标区,提升评标效率,为412宗进场项目抽取评标(审)专家1948人次,专家信息零泄密。
下一步,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锚定全国先进目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效,全力打造“高效、阳光、便民”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凌雨晴 徐海峰 赵丽 胡赞 李芸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本文为政府采购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